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由小麥葉銹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麥葉銹病是很多國家嚴重的小麥病害。它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強,在種植小麥的地區(qū)都可以發(fā)病,可以造成重大的損失。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未來的溫度條件將會更加適合小麥葉銹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實踐證明,利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小麥葉銹病最為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要想利用抗病基因控制葉銹病,必須持續(xù)不斷地發(fā)掘和標記小麥抗葉銹新基因。小麥抗銹基因的分析方法很多,可以依據(j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試驗條件等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2、實踐證明,EST標記和SSR標記在小麥抗葉銹基因的輔助育種工作中是非常有效的。小麥品種周8425B于1984年培育出至今在中國麥區(qū)對小麥葉銹、條銹和白粉病仍有抗性,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定位了周8425B中的一個顯性抗葉銹病LrZH84,同該基因緊密連鎖的SSR標記gwm582和bare8遺傳距離分別為3.9cM和5.2cM,本研究中利用EST和STS標記在周8425B和中國春雜交得到較大的F2群體中對LrZH84進行了精細定位,并對Lr
3、ZH84附近的抗葉銹基因進行了等位性檢測;小麥品系天95HF2和SW8588具有良好的綜合農(nóng)藝性狀,但其所攜帶的抗葉銹基因尚不清楚,需要進一步試驗以確定其所含有小麥抗葉銹病基因。本研究利用基因推導、抗病性遺傳分析以及分子標記技術(shù)對天95HF2和SW8588的抗葉銹基因進行鑒定。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用葉銹菌THTT對抗病親本周8425B、感病親本中國春及其雜交后代2086株F2單株進行抗性鑒定與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表明,周84
4、25B對THTI的抗性由單個顯性基因控制;用70對EST引物對兩親本及抗感池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3個EST標記BF474863、BE497107和CD373538同LrZH84緊密連鎖,遺傳距離為0.7cM到1.7cM,在LrZH84兩側(cè)最近的兩個EST標記為BE497107-1B和BF474863-1B,遺傳距離分別為0.7cM和0.7cM。
2.根據(jù)EST標記BF474863的PCR擴增片段序列設計了一個STS標記Hbsf-
5、1。它在抗病親本以及抗池中都擴增出了預期的1006 bp的特異條帶,且DNA比對顯示Hbsf-1擴增出的PCR產(chǎn)物序列與相應的EST標記BF474863的擴增產(chǎn)物一致。用Hbsf-1分析F2群體所得結(jié)果也與相應的EST標記BF474863的結(jié)果一致,與LrZH84的遺傳距離為0.7cM。
3.用STS標記Hbsf-1檢測帶有不同已知抗病基因的40個NIL,僅在RL6078(Lr26)中檢查到了1006 bp的特異條帶,由于
6、Lr26和LrZH84都出現(xiàn)在周8425B中且距離很近,因此該STS標記也可以檢查這些品系中的Lr26;用STS標記Hbsf-1檢測38個來源于周8425B的品系,在31個抗病品系中發(fā)現(xiàn)該標記,在6個感病品系中沒有該標記,抗病品系濮96105中沒有擴增出LrZH84的特異性條帶,說明該品系可能攜帶有不同的抗THTT的基因或者它是一個重組體。這些結(jié)果表明,STS標記Hbsf-1可有效的檢測來源于周8425B衍生品系中的LrZH84。
7、> 4.用葉銹菌小種PHTS接種606株周8425B和RL6147(Lr44)雜交所得的F2單株以及兩個親本以檢測LrZH84和Lr44的等位性。結(jié)果顯示,RL6147(Lr44)和周8425B表現(xiàn)抗病(IT1 or2),F2群體中605株表現(xiàn)抗病(IT0-2),1株表現(xiàn)感病(IT4),可知LrZH84和Lr44遺傳距離很近,估算為8.19±2.4 eM。
5.用葉銹菌小種THTT接種837株西農(nóng)1163-4和周84
8、25B雜交得到的F2單株以及838株貴州98-18和周8425B雜交得到的F2單株,全部表現(xiàn)抗病(IT O;-1),這兩個基因同LrZH84的最大重組率為0.0036(p=0.05),表明LrXi、LrG98同LrZH84很可能為等位基因或緊密連鎖基因。
6.用葉銹菌小種THTT接種145株周麥11和中國春雜交得到的F2單株,結(jié)果顯示周麥11中有2個顯性抗病基因。用2個同LrZH84緊密連鎖的標記gwm582和ω-seca
9、lin/Glu-B3檢測8個感病單株,全部為中國春的帶型,表明周麥11中其中一個抗病基因是LrZH84。在另一個苗期試驗中,用葉銹菌小種FHTT接種周8425B以及285株周麥11和中國春雜交得到的F2單株,F2群體表現(xiàn)單基因分離比例。用2個同LrZH84緊密連鎖的標記gwm582和ω-seealin/Glu-B3檢測全部F2單株,結(jié)果表明該抗病基因同LrZH84位置不同,由此可知LrZH84對小種FHTT感病,周麥11中還攜帶一個未知
10、抗葉銹病基因。
7.用葉銹菌小種FHTT接種西農(nóng)1163-4和Thatcher雜交得到的232株F2單株,表現(xiàn)為單基因分離比例,用2個同LrZH84緊密連鎖的標記gwm582和ω-seealin/Glu-B3檢測全部F2單株,結(jié)果表明該基因同標記連鎖并可能為LrXi,這些結(jié)果表明LrXi明顯不同于LrZH84。
8.天95HF2苗期對16個中國葉銹菌生理小種表現(xiàn)高抗或中抗,其抗譜不同于任何一個已知的抗葉銹基因
11、的抗譜。分子標記檢測表明,天95HF2攜帶1BL·1RS易位系可能含有抗葉銹基因Lr28;在苗期接菌實驗中分別用小種FHTT和PHTS接種天95HF2與鄭州5389雜交獲得的F2代群體,經(jīng)鑒定后發(fā)現(xiàn)群體分別呈現(xiàn)3:1和15:1的分離比例,近一步用SSR和STS分子標記進行鑒定可知,天95HF2中還含有抗葉銹基因Lr1和LrZH84。
9.用15個中國葉銹菌生理小種對小麥材料SW8588和30個已知抗葉銹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
12、料進行了苗期抗葉銹鑒定,結(jié)果顯示SW8588中不含有Lr1,抗性可能由其他未知抗病基因提供:用小種FHTT接種SW8588和鄭州5389雜交獲得的后代群體進行抗葉銹病鑒定,F2群體經(jīng)卡方測驗抗感分離符合3:1的理論分離比例,表明SW8588對小種FHTT的抗病性由1個顯性基因控制,暫命名為LrSW85,分子標記檢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Lr1共分離的STS標記WR003在抗感親本及抗感池間均有多態(tài)性,用該標記檢測F2群體,結(jié)果顯示該標記同抗病基因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兩個中國小麥中抗葉銹基因的基因定位及等位性檢測.pdf
- 我國小麥主栽品種(系)抗葉銹基因分析.pdf
- 中國小麥品種(系)抗葉銹性鑒定以及CIMMYT小麥Saar的成株抗葉銹QTL分析.pdf
- 中國56個小麥品系抗葉銹鑒定及綿陽351-15中抗葉銹基因的分子定位.pdf
- 中國小麥品種條銹鑒定及抗條銹新基因YrZH84的分子標記.pdf
- 小麥品種西農(nóng)1163-4抗葉銹基因QTL分析.pdf
- 中國小麥品種蘭天9號成株抗葉銹QTL作圖.pdf
- 中國小麥品種綿陽351-15成株抗葉銹QTL分析.pdf
- 中國小麥地方品種內(nèi)的等位基因多樣性研究.pdf
- 68個小麥品種抗葉銹基因鑒定及周麥22成株抗葉銹QTL分析.pdf
- 23個中國小麥微核心種質(zhì)抗葉銹性評價及鄂恩1號苗期抗葉銹病基因定位.pdf
- 魯、豫兩省28個主栽小麥品種抗葉銹鑒定及抗葉銹基因分析.pdf
- 中國小麥品種濰麥8號成株抗葉銹QTL作圖.pdf
- 中國小麥生產(chǎn)品種抗條銹病基因分析.pdf
- 中國小麥地方品種小紅皮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pdf
- 14個小麥品種(系)抗葉銹性分析.pdf
- 小麥農(nóng)家品種抗葉銹基因鑒定及SW8588的成株抗銹QTL分析.pdf
- 460個小麥品種抗葉銹性鑒定及Libellula成株抗葉銹QTL作圖.pdf
- RGA、HCBT類抗病相關(guān)基因在小麥抗葉銹近等基因系中的檢測分析.pdf
- 抗穗發(fā)芽基因型和GA20ox1基因等位變異在中國歷史小麥品種中的檢測.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