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碳是高緯度地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大的碳庫,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的重要組分。本文以遙感數(shù)據(jù)和火燒跡地土壤有機碳實測值為基礎,結合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探討了用交叉有效性篩選VIP≥1的變量及用偏最小二乘方法進行建模估測火燒跡地表層土壤有機碳的可行性。建模結果表明:K-T1、K-T2、TM2、TM4和TM5/TM4對模型的貢獻較大,VIP值分別為1.5116、1.1915、1.3545、1.2242、1.4275,纓帽變換(Tassele
2、d Cap)前兩個成分貢獻率高于原始TM2和TM4,比值波段貢獻率要高于單個原始波段。
本研究生成了火燒跡地表層土壤有機碳(SOC)含量(g·kg-1)分類圖,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有機碳含量在150~200g·kg-1。和200~250g·kg-1的土壤有機碳所占總估測土壤有機碳比例最大,分別為23%和23.58%,該圖可以很好地預測了火燒跡地SOC分布;本研究生成火強度等級圖,土壤有機碳含量均值表明:重度>中度>輕度,與其他研究
3、不同,可能是由于取樣時間間隔或植被自身新陳代謝的原因影響了土壤有機碳含量:本研究估算出土壤有機碳密度和儲量,結果表明火燒跡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密度和儲量:重度>中度>輕度。得出火燒跡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平均密度為12.53kg/m3,總火燒區(qū)面積為15.24×106m2,土壤有機碳儲量為20.24×106kg/m3,火災釋放土壤有機碳大約為2.99×106kg。未火燒的對照樣地和火燒區(qū)的土壤有機碳密度均值都高于孫維俠等估測0~1m黑龍江省棕色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興安嶺火燒跡地植被恢復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pdf
- 河南省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與尺度效應分析.pdf
- 川南竹林表層土壤有機碳氮組成特征研究.pdf
- 亞熱帶森林轉換及火燒措施對土壤有機碳和黑碳的影響.pdf
- 溫帶森林土壤有機碳特征初步研究.pdf
- 區(qū)域尺度旱地土壤有機碳時空演變模擬.pdf
- 沿海沙地不同竹林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呼吸動態(tài)研究.pdf
- 有機種植方式下農田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模擬研究.pdf
- 水田轉菜地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pdf
- 亞熱帶稻田土壤有機碳氮循環(huán).pdf
- 寒溫帶針葉林火燒跡地土壤溫室氣體通量研究.pdf
- 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因素及碳庫估測分析——以臨沂市河東區(qū)為例.pdf
- 不同含水量梯度下土壤有機碳含量分布特征及高光譜估測模型研究.pdf
- 不同種植模式下土壤有機碳特性研究.pdf
- 茶園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及其礦化特征研究.pdf
- 耕作方式對稻田土壤有機碳庫的影響.pdf
- 土壤有機質高光譜灰色關聯(lián)度估測模型研究.pdf
- 基于模糊識別的土壤有機質高光譜估測模型研究.pdf
- 不同管理下稻田土壤有機碳及土壤胞外酶活性變化研究.pdf
- 普定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機碳儲量估算.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